呼和浩特市生态环境局

督察整改看成效:呼和浩特市大黑河升级为城市亮丽风景线

来源:呼和浩特市生态环境局 发布日期:2023-09-12 点击量:
字体:[    ] 打印本页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近年来,呼和浩特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一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持续推进中央和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全力实施大黑河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在建设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打造“美丽青城、草原都市”的大背景下,实现了大黑河城区段碧波荡漾,大入黄、三分闸断面消劣的阶段性目标。如今的大黑河,清清河水绕城流,已经成为呼和浩特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一、变被动整改为主动治理

大黑河是注入黄河的一级支流,被誉为呼和浩特的“母亲河”,在呼和浩特市境内全长149km。

曾经的大黑河,非法采砂、乱倒垃圾、污水处理厂溢流现象频频出现,河床被严重破坏,河道生态环境曾经极度恶化,防洪标准也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2020年5月,第一轮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大黑河水质出现恶化趋势,城区5座污水处理厂溢流成为常态。2022年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再次反馈,大黑河浑津桥断面、小黑河三分闸断面水质长期劣Ⅴ类。如何整治城区生活污水,彻底改变大黑河面貌,成为摆在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面前的一大难题。2021年9月27日,呼和浩特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召开,“持续推进大黑河、小黑河等黄河干支流水环境以及哈素海综合治理,注重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强生态保护制度建设,让自然生态美景永驻青城2”写入大会报告。“让大黑河碧波荡漾”成为市委、市政府对人民群众的郑重承诺。通过不懈努力,碧波荡漾的大黑河,更是成为市委、市政府践行承诺的典型示范。

二、高质量高标准推动

呼和浩特市提高站位坚决改、雷厉风行马上改、标本兼治彻底改、问责问效强力改,走出一条以督察整改推动大黑河生态环境整体提升、促进高质量发展之路。

坚持精准治理,强化科学施策。制定实施《呼和浩特市大黑河流域水体达标整改实施方案》,规范工业企业排水管理。深入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巩固提升入河排污口监管能力,同步实施监控监测能力建设项目。严格实行断面分段考核,境内大黑河共设4个监测断面,其中国控断面1个即大入黄口断面,3个区控断面从上游至下游依次排序为陶卜齐、民生渠、浑津桥。小黑河设置1个三分闸国控断面。

坚持系统治理,强化统筹谋划。以恢复大黑河基本生态基流为切入口,积极谋划项目建设,建设黄河流域大黑河呼和浩特市首创春华辛辛板污水处理厂尾水湿地净化工程、赛罕区段大黑河流域生态修复工程,利用大黑河沿线污水处理厂尾水分段实施尾水湿地净化后给大黑河河道进行生态补给恢复,并提升河道的生态环境质量。2020年以来,完成了84处雨污管网混接错接改造,对全市28处雨水提升泵站设备进行了维修,基本实现“雨污分流、污水进厂、雨水入河”。

坚持流域治理,强化生态修复。为彻底消除污水处理能力不足造成的市政污水溢流隐患,2021年建成投用班定营污水处理厂三期(12万吨/日)工程。城区6座污水处理厂设计污水处理能力达到64万吨/日,出水水质优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该工程的建成和投入运行,筑牢了首府水生态安全屏障,为建设“宜居、宜业、宜学、宜养、宜游”的呼和浩特提供了坚实的水环境安全保障。

坚持源头治理,强化整改攻坚。将地表水达标问题列入“厅市共建合作框架协议”议定事项,对中央环保督察、黄河流域暗访片指出的问题实行举一反三整改,完成大黑河土左旗和玉泉区段河道8.62公里的清淤疏浚,解决了大黑河河道近30年的底泥污染问题。严格落实四级河长巡河制度,整改完成河湖“四乱”问题1043处。坚持铁腕治污、铁面执法,充分发挥“河湖长+检察长”“河湖长+警长”机制优势,办理涉及河湖违法行为整治公益诉讼案件107件,侦办涉河湖刑事案件5起。累计清理建筑和生活垃圾2.95万吨、水面漂浮垃圾4165余吨,拆除违章建筑11000平方米。

三、新蓝图已经绘就

如今的大黑河,焕然一新。沿大黑河顺流而下,城区段两岸姹紫嫣红的花草与碧波荡漾的湖面交相辉映,色彩斑斓的郊野花带,像一条飘动的哈达,为大黑河增添了一抹光彩。大黑河生态环境转好,两岸自然风光初具规模,一批民宿经济、林下经济成为首府市民的消费热点,大黑河郊野公园、大黑河军事主题公园以及儿童游乐园,成为市民、游客的网红打卡地,漫步林下空间、薰衣花海、千岛湖风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未来,伴随着大黑河生态环境保护深入推进,让城乡居民在享受自然的同时,必然带动沿线村民增收致富,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必将显著增强。